?1、
學校食堂廚房工程建筑與布局衛生標準
區域劃分合理
學校食堂廚房工程應按照原料進入、原料處理、半成品加工、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,防止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交叉污染。烹飪區、切配區、洗碗消毒區、主食加工區、儲物區等各個功能區域應明確劃分,有明顯的分隔。例如,切配區與烹飪區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,避免生熟食品交叉。
?
生食和熟食加工區域必須分開,設有獨立的加工設備和操作臺面。熟食加工區應保持更高的清潔度,配備專門的刀具、案板和容器,用于處理已經烹飪好的食品。
建筑材料衛生要求
廚房的墻面和地面應采用無毒、無異味、不透水、易清潔的材料,如瓷磚、不銹鋼等。墻面瓷磚應貼至天花板或墻頂交界處,地面瓷磚要防滑、耐磨,并且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,便于清潔和排水。
天花板應采用防霉、防潮、易清潔的材料,如鋁扣板、防火板等,防止灰塵和水滴掉落污染食品。
2、學校食堂廚房工程設備與用具衛生標準
設備衛生要求
廚房設備(如爐灶、蒸箱、烤箱、洗碗機等)的表面應光滑、無凹陷或裂縫,便于清潔和消毒。設備的內部結構(如洗碗機的噴淋臂、蒸箱的蒸汽發生器等)也應易于拆卸和清洗,以防止食物殘渣和污垢積聚。
所有設備必須定期進行清潔和維護,建立設備清潔檔案,記錄清潔時間、方法和維護情況。例如,爐灶至少每天清潔一次,重點清理爐頭、爐面和通風口;洗碗機每周要進行深度清潔,包括清洗過濾器、噴淋臂等部件。
用具衛生要求
用于食品加工和儲存的各種用具(如案板、刀具、容器、餐具等)必須采用食品級材料制作。案板應選擇木質或塑料材質,表面平整、無裂縫;刀具要鋒利,易于清洗和消毒;容器和餐具應選用不銹鋼、食品級塑料等材質,避免使用易生銹或釋放有害物質的材料。
用具在使用后應立即清洗和消毒,消毒方法可根據用具的材質和用途選擇合適的方式,如高溫消毒(適用于餐具)、化學消毒(適用于一些不耐高溫的用具)等。消毒后的用具要存放在清潔、干燥的環境中,防止再次污染。
3、食品加工過程衛生標準
食材處理衛生要求
食材采購應嚴格把關,確保原料新鮮、無變質、無污染。采購的肉類要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,蔬菜要經過農藥殘留檢測。食材在進入廚房后,應分類存放,易腐壞的食材(如肉類、奶類)要及時放入冷藏庫或冰柜,溫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(如肉類 0 - 4℃,奶類 2 - 6℃)。
在切配過程中,要先處理熟食后處理生食,避免交叉污染。切配好的食材應盡快進行烹飪,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細菌滋生。切配后的廢棄物(如蔬菜葉、骨頭等)要及時清理,放入帶蓋的垃圾桶內,防止異味散發和污染環境。
烹飪過程衛生要求
烹飪過程中要確保食品煮熟煮透,尤其是肉類、禽類、蛋類等易攜帶病菌的食品。烹飪溫度和時間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,例如,肉類食品中心溫度應達到 70℃以上,持續時間不少于 2 分鐘。
廚師在烹飪過程中要注意個人衛生,穿戴整潔的工作服、工作帽和口罩,避免頭發、汗液等污染食品。使用的調味品要妥善保管,防止受到污染。
4、環境衛生標準
清潔頻率與要求
廚房應保持清潔衛生,每天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清潔。包括清掃地面、擦拭墻面和設備表面、清洗垃圾桶等。烹飪區在每餐結束后要及時清理,清除油污和食物殘渣。洗碗消毒區要保持排水通暢,洗碗池和洗碗機內部要清潔無異味。
食堂內的桌椅、門窗等也要定期清潔,保持食堂整體環境的整潔。清潔過程中要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清潔劑和消毒劑,避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。
防蟲、防鼠、防塵措施
為防止害蟲和老鼠進入廚房,食堂廚房周圍應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,沒有雜物堆積。廚房的門窗應安裝紗窗、紗門和防鼠板,通風口和排水口要安裝防護網。
食品儲存區域要密封良好,避免灰塵進入。干貨儲存區應保持干燥,防止發霉。定期進行防蟲、防鼠檢查,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,如投放滅鼠藥(要注意安全,避免污染食品)、使用殺蟲劑(要在非營業時間進行,并確保通風良好,無殘留)等。
5、人員衛生標準
健康檢查要求
食堂廚房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,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。在工作期間,如發現患有痢疾、傷寒、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,以及活動性肺結核、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,應立即停止工作,待治愈后重新取得健康證明才能上崗。
個人衛生習慣要求
工作人員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洗澡、勤換工作服。在進入廚房工作前,要洗手消毒,洗手應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,包括用流動水沖洗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雙手至少 20 秒等。工作期間不得吸煙、飲酒、吃零食,避免用手觸摸頭發、面部等部位后再接觸食品。